九九重陽 登高望遠
發布時間:
2019-10-07
來源:
新創力集團
作者:
中國農歷九月初九,為傳統的重陽節,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,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,此后歷代沿襲至今。
九月九日,兩九相重,故曰“重陽”;因日與月皆逢九,故又稱為“重九”。古人觀念中,“九”在數字中是大數,“九”又與“久”諧音,有長久長壽的含意,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。所以重陽節也被定為“敬老節”
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,每個傳統節日都有民俗與講究。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,應當了解傳統民族文化,那么重陽節都有哪一些習俗呢?
一、登高祈福
在古代,民間有登高的習俗,正值金秋九月,秋高氣爽,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令人達到心曠神怡、活動筋骨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所以,人們于重陽登高最合適不過,相傳此風俗源于東漢。
二、賞菊
重陽節時,正是菊花盛開之季。起源于晉朝田園詩人陶淵明。他在《九日閑居詩》序文中說:“余閑居,愛重九之名。秋菊盈園,而持醪靡由,空服九華,寄懷于言”。陶淵明以隱居出名,以詩出名,以酒出名,也以愛菊出名,后人效仿,遂有重陽賞菊之風俗。尤其是文人雅士,將賞菊與宴飲結合,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。故賞菊是重陽不可少的活動。
三、佩茱萸
茱萸是一種中藥果實,香味濃郁,有驅蟲辟邪、逐寒祛風的作用,并能消積食,治寒熱。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避難消災,所以人們采摘茱萸的枝葉和果實,佩戴于臂,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身上。
四、吃重陽糕
九月九日天明時,以片糕搭兒女頭額,口中念念有詞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。
重陽糕是重陽節特色食物之一,據史料記載,重陽糕又稱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無定法,較為隨意。中“糕”意同“高”,于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,制作一塊具有象征意義的糕,在上面插上小旗,稱為花旗糕,主要寓意是滿足那些無法登高的朋友們的心愿,也就是說吃了重陽糕就表示登“高”消了災。除了消災之說,重陽糕還有祝愿兒女“百事俱高”的美好含義。
關鍵詞: